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7篇
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篇1
2020年春节如期而至,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贺岁的节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和严峻的防控形势,_镇_村共产党员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武汉封城后,环卫工人依然在坚守岗位,看着他们坚强的身影,我眼睛湿润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_于去年12月3日来到武汉,就职于_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疫情爆发后,身处武汉的他,一直揪心着抗疫工作。1月28日晚,偶然的机会,_看到了武汉一社会团体招募疫区医院消杀防疫志愿者的消息,“我不能每天只关注新闻在那里唏嘘嗟叹”。疫情当前,他选择了守护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瞒着家人毅然决然加入了抗疫志愿者队伍,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很累,很疲惫,但却感觉非常充实”
从1月29日至今,_每日早出晚归,在武汉市第二医院病区(红区)参与长期消杀防疫任务,医院消杀防疫工作由包含_在内的三人负责,从早晨8点就要穿戴好沉重的、密不透气的专用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背上50多斤的喷雾器,游走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刺鼻的消毒水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不断腐蚀着他们的双手。
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下班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早已被汗水浸透,鼻梁骨和颧骨被口罩箍得生疼,一双手早已被不知道是汗水还是药水泡得发白蜕皮。“也许我个人力量单薄,但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海,只要人人都出份力,我们将最终打赢这场战斗”,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疫情面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力量,更是用自己的“涓涓细流”筑起防疫战斗前线的“战斗堡垒”。
一封出征别言
疫情肆虐,一线人员的生命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对_而言亦如是。“爸爸作为一名老党员党性不允许我退缩,作为一名老兵,军旗下的誓言,不允许我退缩。如果爸爸不能回来,希望你们兄弟俩快乐长大,照顾好爷爷和妈妈。”参加志愿工作前夜,_给自己的家人写下一封出征别言,见字如面、纸短情长,字里行间不仅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更涌动着深深的家国情怀。_坦言,身处疫区、直面病毒,害怕恐惧犹在,但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绝不会退缩。
2020年的春节,对_来说可能不那么温馨和热闹,但正是有一个个_、一名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共产党员默默为我们守住大家,才有我们自己身后的小家。
抗疫英雄们,等你们回家!
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篇2
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的边界,把医务人员武装得严严实实送进病房,而且还要负责把他们从污染区安全地接回来。他们就是院感医生,被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作“安全守护神”。
娄昊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月4日随队到武汉后,就一直在承担河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一线医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护服难,脱防护服更难。因为从污染区出来,所有的防护都已经被污染,医护人员需要在不接触污染面的情况下脱掉防护设备。这也是他最紧张的时刻。
医护人员一天四个交接班——凌晨2点,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每次交接班,娄昊都要跟着上班的人去方舱指导穿防护服,然后指导下班的人脱防护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间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会。
从第一天起,娄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舱,从未缺席。已是深夜,娄昊又要和几名医护人员前往方舱医院交接班。出发前他通过我们的镜头,代表院感人向一线战友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不期而至的大疫情,她没有退缩,没有躲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疾控一线战士的英雄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她,是父母牵挂的女儿,是孩子亲爱的母亲。可是身为疾控工作人员,面对疫情的发展,她没有选择退缩,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
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当接到值班人员通知后,现场疫情处置小组全体人员立即集结完毕。
帽子、N95口罩、乳胶手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护目镜、胶靴、外层手套……一系列的准备动作完成后,虽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但彼此之间已然分辨不出谁是谁,她带领大家一一整理了着装,确保每个人的防护措施到位,随着现场疫情指挥员的一声 “上车,出发”,印有_县疾控中心标志车奔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疫情面前,她是勇毅担当的战“疫”先锋。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了《_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她所在的流调组对县医院报告的34例住院观察病例,进行了流调,对150余人密接人员逐个进行了排查,确保不漏一人。
她穿梭在危机四伏的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病人,她通过手中的纸、笔精准记录下病人的各项信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
寒冬夜幕,她和流调组的同志们伏在办公桌前,继续书写着流调报告……这样的情况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国难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
1月23日晚上7点多,她刚从流调一线下来,回到科室,电话响了,是她爱人的电话,一名刚从执勤一线换岗休息的警察,电话那头问到:“老婆,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她停顿了一下,摇摇头说:“我还有工作,有什么话回家再说吧!”语气是那样的坚决和不舍。“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电话那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她鼻子一阵酸楚。科室的同志都调侃到,“呦,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浪漫,哈哈哈……”,一阵欢声笑语,仿佛洗去了大家这些天所有的疲劳,也冲淡了疫情带来的恐惧。
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有时无暇顾及家庭,经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总感觉亏欠孩子。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选择了工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她分管的科室在她的带领下曾被评为“咸阳市疾控中心先进科室”“_县卫健局先进股室”等荣誉。
疫情当下,她和所有的奋战对抗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们一样,始终把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到首要位置上,用实际行动向疫情发起“冲锋”。
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像她一样冲锋在前的疾控人,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全县人民守护着“第一道防线”,我们看到了希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加油,希望不会太远,胜利就在前方......
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篇4
2020年春节如期而至,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贺岁的节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和严峻的防控形势,_镇_村共产党员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武汉封城后,环卫工人依然在坚守岗位,看着他们坚强的身影,我眼睛湿润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_于去年12月3日来到武汉,就职于_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疫情爆发后,身处武汉的他,一直揪心着抗疫工作。1月28日晚,偶然的机会,_看到了武汉一社会团体招募疫区医院消杀防疫志愿者的消息,“我不能每天只关注新闻在那里唏嘘嗟叹”。疫情当前,他选择了守护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瞒着家人毅然决然加入了抗疫志愿者队伍,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很累,很疲惫,但却感觉非常充实”
从1月29日至今,_每日早出晚归,在武汉市第二医院病区(红区)参与长期消杀防疫任务,医院消杀防疫工作由包含_在内的三人负责,从早晨8点就要穿戴好沉重的、密不透气的专用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背上50多斤的喷雾器,游走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刺鼻的消毒水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不断腐蚀着他们的双手。
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下班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早已被汗水浸透,鼻梁骨和颧骨被口罩箍得生疼,一双手早已被不知道是汗水还是药水泡得发白蜕皮。“也许我个人力量单薄,但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海,只要人人都出份力,我们将最终打赢这场战斗”,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疫情面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力量,更是用自己的“涓涓细流”筑起防疫战斗前线的“战斗堡垒”。
一封出征别言
疫情肆虐,一线人员的生命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对_而言亦如是。“爸爸作为一名老党员党性不允许我退缩,作为一名老兵,军旗下的誓言,不允许我退缩。如果爸爸不能回来,希望你们兄弟俩快乐长大,照顾好爷爷和妈妈。”参加志愿工作前夜,_给自己的家人写下一封出征别言,见字如面、纸短情长,字里行间不仅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更涌动着深深的家国情怀。_坦言,身处疫区、直面病毒,害怕恐惧犹在,但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绝不会退缩。
2020年的春节,对_来说可能不那么温馨和热闹,但正是有一个个_、一名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共产党员默默为我们守住大家,才有我们自己身后的小家。
抗疫英雄们,等你们回家!
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篇5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篇6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领导、部署,拉开了全民战疫情的序幕。这个春节假期,_原本约好了与闺蜜一起外出旅行,然而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一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抗“疫”之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返岗的通知后,她立即返岗,及时了解常住人口、务工返乡人员和外来走亲访友人员的健康状况。配合村支书组织村里做好监测、消毒和广播宣传工作,为防疫工作打好基础。她发挥女性温暖细心的优势,在做好数据监测、填报的同时,主动与前来进行返乡登记的群众进行沟通,安抚他们因为不能及时返程产生的焦躁情绪,为他们送去精神慰藉,同时增强了群众共同抗击病毒的信心。
防控就是责任。为全面抗击疫情,兴和县团委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发起了共同抗击疫情的号召,_主动请缨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作为宣传报道中心的一员,她亲自编辑刊发大量战疫情报道,每天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一线志愿者防控风采,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每天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发布各类通知、注意事项、叮嘱志愿者做好防护保暖措施、协助后勤保障组定时发放物资给志愿者,始终把志愿者的安全放到第一位。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孩儿做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让大家在为国家和社会分忧的同时,形成一股“凝聚力量、共克时艰”的战“疫”精神。
为了使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与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产生冲突,她每天白天在本单位上班,下班后立马赶往团县委进行志愿服务工作,有时一天下来,忙得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面对繁重的工作,她义不容辞、无怨无悔。虽然加班加点是常态,但她从不叫苦叫累,即使生病也要保证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_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她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领导的好评,树立了真干事、干实事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现了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魅力和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风采。_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公务员、一名志愿者,遇到疫情就要冲在前面,当一名逆行者,抗击疫情,打败疫情。我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只要大家一起手拉手、心连心,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击疫情中的人物事迹篇7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推荐访问:抗击 疫情 事迹 有关抗击疫情的人物事迹 有关抗击疫情的典型人物事迹 抗击疫情典型人物事迹介绍简短 举一个抗击疫情当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及事迹 关于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精选5篇(2) 抗疫情典型人物事迹 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关于抗击疫情的人物事迹简介 抗击疫情的人物事迹简短 抗击疫情优秀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