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以党的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可编辑版】 ,供大家参考。
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关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使特殊人群管理在衔接、教育、帮扶、救助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使全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步入经常化、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根据特殊人群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要求,现将我镇特殊人群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工作(50分)
1.健全完善领导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工作制度,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特殊人群专项组会议制度、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专项组联络员制度,对特殊人群实行分类定级、分级管理教育,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切实提高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效性。(15分)
镇党委、政府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类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专项工作,大力推进责任机制,健全完善了工作制度和工作平台,制定了柳园镇201X年特殊人群管理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依照特殊人群管理职责分工,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全年开展了3次工作督查,推进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有效开展。(10分)
7.建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全力实施特殊人群关爱计划,以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组织做好16类人的教育服务工作。通过教育、感化、挽救等帮教措施,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修复心理和人格缺陷,修正人生轨迹,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10分)
8.按照对社会危害风险的大小,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全力做好16类对象的管理工作,及时开展社会评估,始终坚持分类管理与重点管控相结合,实现了监管全方位,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效的防止了脱管失控,全年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事件。(10分)
9.建立完善以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工作平台,有关部门、家庭成员、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密切配合的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对社区**人员、强制戒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工作,同时在工业区建立了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基地,通过过渡性安置、就业安置帮教、集中教育等措施,强化社区**人员、强制戒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矫治,促进社区**人员积极改造,帮助他们修正人生轨迹,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区,融入社会。(5分)。
10.不断完善示范点工作建设,建立救助关爱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特殊人群顺利融入社会的相关服务管理机制和社会政策制度。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帮扶,统筹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劳动保障服务所等部门的资源,把解决相关特殊人群的就业安置、职业技能培训、生活救助、治疗康复、社保医保、自主创业等纳入援助、帮扶范围,制订出台了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措施办法,稳步推进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11.按时参加县专项组和办公室召开的工作会议,及时保质保量上报各类材料和信息,认真办理领导批示件,按时完XX县专项组和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附送:关于特色创业致富典型材料
关于特色创业致富典型材料
乡位于XX市西部,距市区43公里,因有能产稻谷万石(古代以十斗为一石)的稻田而得名。东接云石山乡,南邻XX县小密乡和西江镇,西连XX县黄麟乡,北与XX县沙心乡相连,是瑞金、于都、会昌三县(市)交界之地,著名的红军长征在境内穿过。
一直以来,我乡的产业发展基础极为薄弱,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方式单一。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提出奏响“一二三四五”发展主旋律,努力把万田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村的总目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乡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果、茶、米、畜”四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引进工业企业,引导群众家门口就业;鼓励扶持群众自主创业;营造“创业就业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社会氛围,建设宜业乡村。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合作社等组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走出了一条有万田特色的贫困偏远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如今,我乡的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尤以木瓜村和青坝村最为典型,现对两村的经验做法总结汇报如下:
一、木瓜村经验做法
木瓜村位于万田乡西部地区,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地形地貌适宜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返乡创业良好氛围
在全乡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背景之下,木瓜村党支部及村委班子成员牢牢把握机遇,在全村营造出浓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氛围,发展了脐橙、烟叶、茶叶、大禾米、山羊养殖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形成了班子积极引导示范,村民争相创业的局面。
一是村两委班子组织有力,团结一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致富。村两委班子充分做好“领头羊”的角色,不脱离实际,不改弦更张,对全村坚定信心走产业致富的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广大村民具有强烈的欲望和信心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走上致富路,发家路。
二是加大力度宣传。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积极宣传创业知识,以通俗生动的语言,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村村通广播、网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村民对创业的背景、形势、收益等有了充分直观的了解,对产业有了充足的兴趣和热情,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生态产业起了积极作用,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回家乡创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其次是,村干部带头示范,带头创业,带头致富,以生动的例子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并在村民创业过程中积极给予引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新高潮
木瓜村结合本村丰富的生态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形成田间种稻(大禾米)、种烟,山上种果(脐橙)、种茶(铁观音),发展生态羊养殖的产业格局。
一是牢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生产。木瓜村和万田乡其他行政村一样,由于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发展大禾米种植,用于生产瑞金有名的“万田黄元米果”,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益。此外,还努力发展烟叶生产,提高村民收入。
二是上山发展脐橙种植产业。木瓜村的脐橙种植在村干部的带领示范下,规模达到1700余亩。201X年,全村实现脐橙销售收入150余万,在全乡名列前茅。并组织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脐橙的种植、采摘、销售、宣传等环节的相关工作,减轻了果农的经济成本,极大提高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营管理上,加强科学管理,加大“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力度。尤其是在柑橘黄龙病防控这一项工作上,乡党委、政府专门请果业专家到果园实地考察指导,组织果农去兄弟村、大型果园学习先进经验,有效的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损失。广大果农并没有因为柑橘黄龙病而减少种植脐橙的信心,反而逆势上扬科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三是谢长辉的“生态羊”养殖。谢长辉是木瓜村村民,他儿子曾在山东帮人养殖山羊,学会了养殖山羊的技术,后返回家乡创业。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凭借一身过硬的技术,他采取天然放养的方式,养殖了“生态羊”,还通过引进其他品种,培育了“杂交羊”,这不但让他的羊供不应求,也让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每年卖出300多只羊,年收入2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一些农民加入生态羊的养殖上来,共同谋划养殖业致富路径。生态羊养殖是木瓜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型例子,谢长辉的成功或者说“谢长辉们”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和可复制性。其一是我乡创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鼓励、帮扶农民工家门口就业的政策利好,也是村两委干部积极引导的结果。其二是当地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养殖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其三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生产、经验理念和实践经验,又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其四是“谢长辉”们返乡创业的示范引导,能给广大在外务工人员寻找到创业致富的便捷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木瓜村是万田乡最为偏远的行政村,在村民创业致富上具有较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所以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木瓜特色的创业致富路。但,木瓜村仍存在相当的问题和不足制约村民创业致富。一是交通制约,与外界的沟通不够,品牌的形成和知名度的打造具有局限性。二是生态制约,虽然自然资源是木瓜村最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发展的前提必须以生态保护为第一,相关产业的发展过于粗放,还未形成生态的有效循环。三是规模制约,规模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木瓜村尤其突出。可否采取“小而精,精而细”的产业发展模式,还在探讨摸索中。